首页> 中文期刊> 《小说评论》 >本真性个人的情感转向——以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为例

本真性个人的情感转向——以金理《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为例

         

摘要

一"破名者"形象:凭着"实感"来接受理论、思想、学说在《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后记中,金理谈到尽管在他个人已出版的五六本书中该书"用力最勤"、"耗时最久",但却一直不想写后记,"几番搁笔","拖延了好几个月"(1)。金理给出的理由,是年岁渐长,告别青春,不像之前出书时拉拉杂杂能写很长的后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