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碳中和”的城市协同路径研究——基于“碳达峰”异质性的门限模型

中国“碳中和”的城市协同路径研究——基于“碳达峰”异质性的门限模型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CO2)排放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在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的EKC曲线探究了中国247个城市的CO2排放路径问题。研究表明:人均GDP对城市CO2排放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非对称倒“U”型关系,碳达峰点后的EKC曲线趋势较缓。城市异质性研究发现:(1)能源型和重工业型城市是中国CO2排放的主要来源,受工业结构的制约,这两类城市需要在经历两阶段碳排放不断增长的趋势之后,才能实现碳达峰目标;(2)轻工业型、技术型和服务型三类城市均在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末期实现了碳达峰目标,之后两阶段CO2排放开始呈现递减趋势;(3)技术型城市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增长和CO2排放之间的关系,轻工业型城市维持了经济发展的低碳运行,人口集聚使服务型城市面临严峻的生活领域碳排放问题。因此,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积极探索城市间的协同路径,发挥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轻工业城市的绿色高效发展,使能源型和重工业型城市加速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