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工业建筑》 >努力促进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楼)的国产化

努力促进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楼)的国产化

         

摘要

70年代后期,国内外现浇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在大城市逐步建立了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和专用运输车辆,使商品混凝土的比重逐步提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工程进度,为发展建筑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发展混凝土的集中生产。由于混凝土采取了集中搅拌、商品化供应的办法,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控制,因而称量准确,搅拌均匀,原材料的品质和产品质量都有专人监督,质量易于保证。同时它还具有整套较为完善和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准确的称量控制系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可掺用外加剂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降低成本。还能改善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国工程建设节约水泥领导小组于1986年11月主持召开了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楼) 国产化、系列化技术论证会。会议认为,国内制造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在产品品种、规格、性能及产量等方面同国外相比虽有差距,但大部分部件都能制造,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国情立足国内制造,将引进技术与国内开发研究密切地结合起来,扶植现有企业,在发展混凝土集中搅拌站国产化系列化的同时,也要相应发展配套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散装水泥车等设备的国产化和系列化。我们深信在国家统筹规划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企业潜在能力,发展混凝土集中生产,走国产化道路必将较快实现。

著录项

  • 来源
    《工业建筑》 |1987年第5期|2-5|共4页
  • 作者

    严自勉;

  • 作者单位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