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一个历史地理学视角

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一个历史地理学视角

         

摘要

长期以来,国内外文献对中国经济体系问题多有关注,但总体上缺乏历史地理学角度的考察。可是,中国经济体系形成的深层机理恰好掩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之中。文章旨在为探究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与演进提供一个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在中国经济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地理因素在起点上赐予其特殊禀赋并对此后的演进路径施加影响。数千年来,基于黄土高原的地理约束,中国先民一直在艰苦探寻成本最低的经济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满天星斗”般闪烁的多元文明汇流于中原区域,铸就了文明核心区,“和而不同”与“因俗而治”渐成基本理念,而横亘高原北部边缘的农牧交错地带以及由此产生的农牧力量的冲突与融合,则不断锤炼着中原腹地的经济行为方式。唐宋以来出现的政治中心北留与经济中心南移的空间组合,持续内生出对统一经济模式的巨大需求。而游牧文明曾经施之于中原文明的边缘冲击连同近代以来源自西方的外部冲击,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自省、成熟与更新。绝大多数时期中国经济体系都在封建与郡县或者分权与集权之间周期性摆荡,千百年来人们对经济体系最适结构孜孜以求,虽然既往文献未见明确刻画,经过汉唐的检验,合理调配上层与民间力量的基本内涵却清晰可见。值得关注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启动的经济改革进程中,这一基本内涵及其绩效已然以政府与市场合理搭配的方式得到新的体现与检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