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外能源》 >重油储层流体非均质性成因及流体物性预测

重油储层流体非均质性成因及流体物性预测

         

摘要

绝大部分重油和油砂都是由生物降解作用所形成,准确预测生物降解作用程度,能大大降低勘探风险并优化石油开发。由于微生物仅生活在水中,所以生物降解主要发生在油水界面附近。控制生物降解程度及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油藏热史、地层水进入油藏的难易程度、养分供给、油藏充注史、降解与未降解油的混合作用及油水界面大小与油藏体积的关系。温度是油藏生物降解作用的最关键控制因素,生物降解的终止温度大约为80℃,但油藏温度低于约30℃后,降解通量会大大降低。养分是原油生物降解的最终控制因素,在没有明显地层水活动的区带,底水存在与否及底水层厚度大小就成了生物降解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素。由生物降解和充注混合造成原油组成和物性在盆地范围内大规模侧向梯度及油藏范围内小规模垂向梯度变化在重油区非常普遍,在一个连续充注的油柱上,原油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差异非常大,底部和顶部原油的组成和性质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未降解油向油柱顶部充注,而生物降解发生在油柱底部,充注强度与生物降解速度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原油的最终组成面貌,原油物性变化与油藏温度(史)密不可分。通过地质因素对流体物性变化控制的定量描述,根据岩心或岩屑抽提物的地球化学分析获取高分辨率地球化学信息,根据统计方法可以建立地球化学参数与实测黏度间的对比关系,快速获取原油黏度或API重度,并将结果运用到油藏描述和定量模拟中,为产能预测和优化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