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小说评论》 >《受活》于本土写作的意义及局限

《受活》于本土写作的意义及局限

         

摘要

本土化写作这一概念是自中国国门打开之后,文学界在寻求与其他国家文学接轨的背景下提出的.受当时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先锋作家在短短的几年内重现了西方近100年的现代主义文学历程,但由于中国现代化所处阶段与西方的现实处境不同,曾是硬性移植过来一度风行的文学形式和观念没过几年也就落潮了.之后的寻根文学试图学习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希望在回归传统与现代主义之间找到一种结合,但最终也陷入了困境.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近十几年来,众多中国作家依然在为本土文学的发展寻找出路,他们与八九十年代急于建立新的文学秩序,以求获得"进步"世界文学观念认同时的激进态势相比,更多人能够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将目光转向本土的民间资源,莫言、李锐、贾平凹、阎连科、李洱等人就是这方面探索的杰出代表.其中阎连科的《受活》以方言写作和新颖的结构形式对中国农村步入现代化时困境的揭示,不仅继承了他一贯的创作精神,而且对于本土化写作也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 来源
    《小说评论》 |2006年第z2期|86-89|共4页
  • 作者

    蒋杰;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