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云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

云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

         

摘要

本文论述的中晚泥盆世放射虫产于滇西阿里、回库、南雅、里拉、太尔布、晒经坡和长育村等地的硅质岩中 ,包括 1 5属 1 8种 1 0相似种 8未定种 ,其中有 3新种。共发现 3个泥盆纪放射虫动物群 ,它们是 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 ( D2 ) ;H elenifore laticlavium动物群 ( D13) ;H oloeciscusforemanae动物群 ( D23)。文章讨论了 3个问题 :1 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的时代 ;2 H e-lenifore laticlavium的两个形态种 ;3 H oloeciscus foremanae动物群的丰度和分异度。我们认为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的时代置于中泥盆世比早泥盆世更为合宜。H elenifore laticlavium的典型种是 1 983年 Nazarov和 Ormiston建立的 ,标本产自澳大利亚西部卡宁盆地 Gogo组 ,其特点是具有宽而薄的圆形板状环。另一类 H elenifore laticlavium是 1 988年 Ishiga采自澳大利亚东部新英格兰造山带 Hastings地块凝灰质粉砂岩中 ,具有窄而厚的椭圆形板状环。这两个形态种是明显不同的 ,前者称为 m. ( morphotype ) ,后者称为 m. ( morphotype ) ,后者可能是一个新种。在晚弗拉斯期和法门期间 ,在世界各地发生生物群的群体绝灭 ,这就是著名的F- F事件。这一事件造成了许多无脊椎动物 ,例如层孔虫、牙形类、菊石、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