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人民军医》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与治疗进展

         

摘要

肝性脑病(肝昏迷)是1954年Sherlock等人首先提出的,是指严重肝功障碍或广泛门-腔侧支循环后,以肝性昏迷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总称。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有不少进展,本文对此作一介绍。一、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肝性脑病的分期较多,临床上多分为4期(附表)。二、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肝性脑病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作为其主要机理的氨中毒学说已不能完全解释肝性脑病,因此近年又提出多种新的学说。 (一)假性神经介质学说 Fischer于1971年提出,肝性脑病的发生与假性神经介质相关,以后得到多数学者支持。食物中的某些氨基酸在肠道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胺,然后经门脉进入肝,被单胺氧化酶分解清除。当肝脏受损或有侧支循环时,这些来自肠道的胺类物质不能被清除,经体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β-脱羧酶作用下形成与神经介质(去甲肾上腺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