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外国文学研究》 >《娇女》的“召唤-回应模式”及其黑人美学思想

《娇女》的“召唤-回应模式”及其黑人美学思想

         

摘要

召唤-回应模式常见于劳动歌谣、布鲁斯及灵歌、布道词、口头故事,集中体现了黑人美学的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叙事技巧,召唤-回应模式揭示了作者、读者、文本之间潜在的关系:多重互动与融合。《娇女》的文本语境强调了视角的多元化。叙事在螺旋式攀沿中形成一种警示性召唤:读者必须全方位思考而决不可抓住某个单一事件完成价值判断。声音的默契是集体力量的象征,它折射出黑人艺术的社会功能性。小说中"一领众和"的召唤-回应模式灵活地捕捉瞬间即逝的人与事,即兴地再现了黑人美学的精华。在声音的概念上———谁说、跟谁说、说什么表明了欧洲传统与黑人传统的差异。莫里森把民族精神统摄于一个艺术大系统,通过民族语言和音乐召唤着黑人自我的完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