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腱索折叠与腱索转移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

腱索折叠与腱索转移矫治二尖瓣前瓣脱垂的比较分析

         

摘要

目的比较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至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应用腱索折叠、腱索转移两种成形术式治疗的9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腱索折叠组(n=23例)和腱索转移组(n=67例)。建立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免除再次手术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影响早期死亡及晚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6.59%),其中腱索折叠组死亡3例(13.0%),腱索转移组3例(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9,P=0.155)。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7.70±5.41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腱索折叠组3例,腱索转移组2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5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低于腱索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0%±18.24%vs.98.00%±1.98%,χ2=12.50,P=0.000);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腱索折叠组低于腱索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0%±15.20%vs.96.10%±2.71%,χ2=10.27,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55岁、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心功能Ⅲ级或Ⅳ级、术前有心力衰竭史、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90min为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子。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同期CABG、术前LVEF<45%是影响早期死亡的危险因子;术后心功能Ⅲ级或Ⅳ级、腱索折叠残存二尖瓣2+以上反流为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腱索转移、腱索折叠两种成形技术治疗ALP的围术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腱索转移术的5年生存率优于腱索折叠术,腱索转移术的中长期免除再手术率优于腱索折叠术;但在适应证方面腱索转移术只适合于脱垂范围较小而后瓣有可移植腱索的患者,对脱垂范围较广的ALP患者不适用。腱索折叠术是影响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