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生态学杂志》 >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

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

         

摘要

为探究三峡水库消落区出露期间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于2017年4、6和8月,设置了15个调查样地,根据高程将消落区分为145~155 m、155~165 m和165~175 m共3个区域,并设置未水淹区域(高程175~185 m)为对照。结果表明,消落区出露时间显著影响植物群落组成,随着出露时间的延长,群落优势种及其优势度变化规律因植物的生活型不同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从4月至8月,优势植物狗牙根、牛鞭草、喜旱莲子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下降,鬼针草、苍耳、醴肠、水蓼、野胡萝卜、狗尾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优势度增加;而未水淹区植物优势种及其优势度变化不会因生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不同采样地点的植物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大,相对来说艾蒿较为优势,其次为小飞蓬。高程也是影响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因子,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植物高度均值显著低于未水淹区域;随着高程的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植物高度均值呈增加趋势。植物内在的适应机制,包括植物本身的冬季耐水淹能力、夏季抗旱能力、抗病虫害能力及其繁殖对策、种源扩散对策等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因;而外界环境条件,包括消落区土层厚度、地形坡度、土壤基质氮磷等营养盐以及受水淹持续时间、水淹深度、高程、消落区出露时间等是其主要驱动因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