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I/D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 M235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I/D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 M235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摘要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08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第二外显子M235T多态性。结果①蒙古族人群ACE基因I/D位点II、ID、DD基因型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44、0.38、0.18和0.42、0.32、0.26,差异无显著性(χ^2=1.693,P=0.192,OR=0.643,95%可信区间0.330-1.254);②I、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63、0.37和0.58、0.42,差异无显著性(χ^2=0.808,P=0.363,OR=0.834,95%可信区间0.560-1.240);③AGT M235T位点MM、MT、TT基因型的频率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分别为0.21、0.73、0.06和0.55、0.34、0.11,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0.495,P=0.482,OR=0.681,95%可信区间0.233-1.993)。④M、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8、0.42和0.72、0.28,差异无显著性(χ^2=0.051,P=0.821,OR=1.047,95%可信区间0.702-1.562);⑤同时分析AGT基因M235T基因型与ACE基因I/D基因型时结果为它们在蒙古族人群患高血压方面无协同作用。各亚组比较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基因型与蒙古族人群发生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