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医学报》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探究肾阴虚证病理机制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探究肾阴虚证病理机制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异病同证肾阴虚证靶点进行筛选与分析,探讨肾阴虚证病理机制。方法:从SymMap和HSDN数据库得到肾阴虚证中医症状靶点。DisGeNET、GeneCards、TTD、Drugbank数据库得到骨质疏松、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靶点,将3种疾病靶点分别与肾阴虚证症状靶点取交集,获得3类疾病-症状靶点。从TCMSP、ETCM、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六味地黄丸的有效成分,STITCH、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数据库预测药物靶点。将3类疾病-症状靶点和六味地黄丸药物靶点分别导入PINA平台进行蛋白互作分析,通过对3类疾病-症状蛋白互作靶点取交集,获得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通过对药物靶点与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取交集,获得方证结合靶点。然后分别对肾阴虚病证结合靶点和方证结合靶点分别进行关键模块分析,并对每一模块进行富集分析,最后对六味地黄丸成分进行文献挖掘,通过“以方测证”对肾阴虚证病理机制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病证结合靶点1061个,方证结合靶点882个,方证结合靶点占病证结合靶点的83.1%。方证结合靶点的模块分析获得的10个模块,均与病证结合靶点的模块分析获得的11个模块相同。方证结合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筛选出45条通路,主要聚焦于免疫功能相关(33.3%,15/45),癌症(17.8%,8/45)、传染性疾病(13.3%,6/45)、遗传信息处理(13.3%,6/45)等。文献挖掘发现六味地黄丸中共有34(14.1%)种成分已被证实具有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作用。结论:肾阴虚证病理机制主要涉及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还可能包括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