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清中后期清政府保运体系中的淮水入海入江选择

清中后期清政府保运体系中的淮水入海入江选择

         

摘要

明末清初,淮水大部分在清口入黄,下游水量较少。清代中期以后,清口区域泥沙逐年沉淀淤积,黄河堤和洪泽湖湖底不断抬高,这使得淮水开始在汛期更多地从山盱五坝下泄高宝诸湖,然后进入归海与入江通道。早期的水灾并不严重时,里运河北部没有淤高,泄水面较广。然而,随着北部的淤高,泄水区主要集中在车逻坝一带。康熙乾隆时期,官方一方面维持高堰,一方面开拓入江方向的洪水排泄。不得已时,官方仍开车逻坝泄水。道光年间,官方每年长期闭御黄坝,淮水几乎处于全入运状态。运河因着黄水入运而不断被淤高,高堰因着湖蓄加强和黄河水入湖而被不断加高,大水时入江与入海水量更加增长,几乎达到泄水量的限制,盐场也常受水灾。泄水难下,官方常常叫里下河地区承受最终的水灾以保运河畅通。这其间归海与归江的技术选择涉及水环境变化,涉及一系列的工程,也涉及清政府的运河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