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子宫内膜样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子宫内膜样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在航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utL同源物1(mutL homolog 1,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1 homolog 2,PMS2)、MutS同源物2(mutS homolog 2,MSH2)以及MSH6的表达情况。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病例行基因测序,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5.9岁,中位年龄55岁。手术切除病例55例数,活检5例数。其中子宫内膜样癌55例,透明细胞癌3例,浆液性癌2例。子宫内膜样癌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5%(8/55)、3.6%(2/55)、9.1%(5/55)、16.4%(9/55);透明细胞癌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情况分别为0/3、1/3、1/3、0/3;2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错配修复蛋白均无表达缺失。子宫内膜样癌病例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ow,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发生率分别为5.5%(3/55)、9.1%(5/55)、85.5%(47/55);透明细胞癌MSI-H、MSI-L、MSS发生情况分别为1/3、0/3、2/3;子宫浆液性癌MSI-H、MSI-L、MSS发生情况分别为0/2、0/2、2/2。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的肿瘤分化程度、肌层侵犯深度中MSI-H、MSI-L、MSS发生频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例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均为MSI-H。结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状态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