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科学》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摘要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源地,并选取整体连通性指数(IIC)量化生态源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江苏省生态网络优化建议,为江苏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心区斑块主要用地类型为大型水体、湿地和林地,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大型湖泊、东部沿海地区的湿地以及江苏西南部的林地斑块;(2)由于江苏省耕地面积广阔,因此耕地在生态网络中有较大比例;(3)水域、林地、湿地也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减小水体对动物迁徙的阻碍作用,可以在水域周边人工造林,为动物迁徙提供暂栖地;(4)生态廊道构成中,建设用地占比15.44%,这是近年来江苏省快速城镇化和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的结果.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科学》 |2019年第2期|138-145|共8页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7;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7;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7;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7;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 关键词

    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连通性; 江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