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壤PAHs的风险评估和空间特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土壤PAHs的风险评估和空间特征

         

摘要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在经济和生态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PAHs的含量、分布及风险状况,更好地保护和治理环境,在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内设置71个点位,采集0—10 cm土壤测定16种优控PAHs的含量并结合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和各PAHs单体致癌斜率因子参数评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探究土壤PAHs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PAHs污染水平相对较低,16种优控PAHs的检出率为100%,其含量介于10.92—125.98 ng·g^(−1),远低于效应区间低值,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极低。利用各PAHs单体致癌斜率因子参数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值为1.14×10^(−6)—1.23×10^(−6),略大于健康管控值(1.0×10^(−6)),表明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利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空间格局,PAHs的块基比为0.59,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而健康风险值的块基比为0.88>0.75,空间相关性弱,其中南部地区的健康风险最低。研究区域PAHs污染水平相对较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极低,但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因此要注意对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PAHs致癌风险的监测。结合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PAHs含量和PAHs健康风险值空间分布特征相似,说明PAHs的致癌风险与其含量呈正比关系。该研究对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