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水旱长期耕作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动态变化

水旱长期耕作下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动态变化

         

摘要

分析比较新疆水旱长期耕作不同年限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探讨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赋存能力。采用湿筛法对新疆水田和旱地的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呈现增加趋势,旱地显著低于水田土壤有机碳的增加。(2)水田种植100 a内,53—250μm微团聚体和>250μm水稳性团聚体增加了199.80 g·kg^(−1)和321.60 g·kg^(−1),250μm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荒地相比增加了22.95 g·kg^(−1);而旱地则在种植0—10 a间表现出增加的趋势,10 a后基本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53—250μm微团聚体有机碳质量分数水田比旱地显著高出了145.30%,在种植时间内(100 a)都呈现一致的增加趋势;<53μm团聚体在种植100 a内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水田<53μm有机碳则在种植100 a内逐步减少,与自然土壤开垦前降低了45.28%,旱地土壤则在0—10 a间快速下降。(4)水田和旱地土壤团聚体质量分数与其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团聚体质量分数与其有机碳质量分数之间相关关系表现不同。综上,荒地开垦后水田比旱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提高和稳定性团聚体颗粒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土壤结构向良性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