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摘要

对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是解决长江上游泥沙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防灾减灾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乌江流域主要水文站鸭池河站、乌江渡站和思南站的降雨-径流-泥沙随时间的变化、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和双累积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无明显趋势,历年输沙模数是鸭池河>乌江渡>思南.1980年以后由于实施了大量水土保持工程使得输沙模数大量减少.在年均径流模数相同的情况下,1971-1979年这一时期的产沙量要高于1961-1970年.从1971年开始输沙模数相对于径流而言出现趋势性增多,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三个站点的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说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既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方式、程度,也受制于流域环境条件.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环境学报》 |2008年第5期|1942-1947|共6页
  • 作者单位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210093;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贵州,贵阳,21009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土保持;
  • 关键词

    喀斯特; 输沙模数; 径流模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