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利用方式对紫色水稻土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动态碳库,其微小的变化可能带来对全球大气CO2浓度的较大变化.颗粒态有机碳在土壤中周转速度较快,比土壤总有机碳更易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对于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固定过程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不同的耕作、轮作和施肥处理的14年28茬的紫色土长期试验土壤,分析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及不同深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期垄作免耕并实行水稻(Oryza sativa)油菜 (Brassica) 轮作的利用方式下,0~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利用方式下,而稻油水旱轮作平作利用方式下最低.整个耕层0~3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介于8.92~29.98 g·kg-1之间,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变幅为0.54~3.43 g·kg-1之间,且存在随深度递增而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态有机碳都可用作评价利用方式影响紫色水稻土土壤质量变化与固碳能力的有效指标, 但颗粒有机碳对于管理措施的响应更为敏感.从总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关系来看,不同管理下有机碳的增加与土壤物理保护能力的提高有关.垄作免耕(稻油)的利用方式最有利于有机碳的保护和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