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苏联东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与通货膨胀

苏联东欧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与通货膨胀

         

摘要

正 一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程度苏联于1925年12月决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方针。这一方针一直延续下来,造成了积累率过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农轻重比例失调的结果。这样,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了商品流转的需要,导致了通货膨胀。特别是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一·五”计划期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26年全国的货币发行量只有0.9亿卢布,1932年增加到27.4亿卢布,即增加了29倍多。随着货币发行量的迅速增加,货币流通量也大幅度增长。1926年到1932年,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了2.2倍,货币流通量却增加了5.2倍,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商品流通量增长的需要。近一、二十年中,苏联信贷的增长速度仍然大大高于国民收入和工农业生产的增长速度。1965年至1978年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