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环境保护前沿》 >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摘要

为研究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底栖动物恢复现状,在退耕湿地和自然湿地分别设置6个采样点于2019年夏季和秋季进行大型底栖动物样本采集,研究结果表明,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隶属于3门6纲16目35科72种,其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对夏季和秋季退耕湿地与自然湿地的优势种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差异性均显著(P < 0.05)。夏季的共有优势种为:乌苏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ussuriensis)和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秋季为多足摇蚊属一种、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和划蝽科的(Graptocorixini sp.)。夏季退耕湿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样点S6,分别为2.203和3.234;分别低于自然湿地(2.631和4.645)。秋季退耕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H’、d的最高值分别为2.623和4.215,高于自然湿地(1.824, 3.107),夏季自然湿地摄食功能群的种类数及个体数均大于退耕湿地。退耕湿地中,撕食者具有一定的优势。自然湿地捕食者和撕食者均占优势。秋季自然湿地与退耕湿地物种丰富度差异并不明显,仅撕食者在退耕湿地数量多于自然湿地。为了揭示不同调查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以各调查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数据构建Bray-Curtis相似矩阵,若以80%的相似性来划分,将夏季退耕湿地和自然湿地共12个调查断面分为三组,聚类分组表明,组内的各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摄食功能群的相似性较高,其中S2和S4相似性最高,达到90%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