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防治效果

         

摘要

为筛选防治玉米小斑病有效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含药培养基平板表面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低于1μg·mL-1,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7.607 5、12.067 1μg·mL-1.百菌清、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氟啶胺、异菌脲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分别为0.356 5、0.452 3、1.709 3、2.976 3、37.579 5 μg· mL-1,而其他DMIs类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均高于160 μg·mL-1.此外,接菌前2h喷药,50%异菌脲SC 1 000倍液、75%百菌清WP 6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1 000倍液和50%氟啶胺SC 2 00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著录项

  •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2015年第12期|1160-1165|共6页
  • 作者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

    福建福州35000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13;

    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福州 35000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