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丛枝菌根真菌与有机肥配施对甜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配施有机肥对甜玉米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明晰AMF配施有机肥对甜玉米-土壤氮循环的微生物学过程,为氮肥利用率提高、化学氮肥减施增效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大田区组试验,在磷(P2O5150 kg·hm-2)、钾(K2O 225 kg·hm-2)施肥水平一致的基础上设计7个施肥处理:(1)不施氮肥(CK);(2)优化施肥(OF);(3)有机氮肥替代10% 化学氮肥(ORF10);(4)有机氮肥替代20% 化学氮肥(ORF20);(5)有机氮肥替代10% 化学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ORF10+AMF);(6)有机氮肥替代20% 化学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ORF20+AMF);(7)不施氮肥+增施变形球囊霉(CK+AMF);每个处理3次重复.应用土壤常规理化指标分析方法和微生物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 5.0)技术,对不同施肥处理的甜玉米氮素利用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氮循环功能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增施变形球囊霉能显著提高氮利用率.变形球囊霉配施有机肥对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酶(GOGA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具有极显著的正交互效应(P<0.001).在所有处理中ORF20+AMF处理土壤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素生理利用率(NPE)较OF处理分别提高31.15%、28.08%、6.95%、10.41%.在氮循环微生物功能基因中,增施变形球囊霉处理组(ORF10+AMF、ORF20+AMF)NiR、narB、nasA、nirA、nirB、napA、nrfA、nifH、ureC基因相对强度显著高于对应未施菌处理组(ORF10、ORF20),ORF20+AMF处理的氨氧化基因hzo相对丰度比ORF20处理降低了20%,减少了氮素由N2释放途径损失的可能.[结论]增施变形球囊霉配施有机肥可显著调增同化氮还原基因(NiR、narB、nasA、nirA、nirB)、异化氮还原基因(napA、nrfA)、氮固定基因(nifH)、氨化作用基因(ureC)相对强度,降低硝化基因(hao)和氨氧化基因(hzo)相对丰度,驱动土壤氮素循环向植物氮高效利用的途径转化,提高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根系氮代谢酶活性,实现甜玉米化学氮肥减施增效的目标.

著录项

  •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2020年第9期|1012-1025|共14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防治;
  • 关键词

    土壤氮循环; 氮素转化; 变形球囊霉;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功能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