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地质通报》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熬溪组第Ⅰ段上部三叶虫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熬溪组第Ⅰ段上部三叶虫组合的特征及其意义

         

摘要

贵州铜仁地区石竹-牙溪一带的熬溪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岩性段,第Ⅰ段主要由泥质白云岩和细晶白云岩组成,上部产较多的三叶虫,计6属(2亚属),3种、2未定种及1新种,分别为Probowmania(Mufushania)nankingensis、Probowmania(Pr.)balangensis、Balangcunaspis(B.)transversus、Oryctocephalops sp.、Kootenia sp.和Deiradonyx tongrenensis sp.nov..其中Deiradonyx见于澳大利亚北部Templetonian下部的Alexandris层,Oryctocephalops主要产于西伯利亚Amginan下部,两者时代均为早寒武世;Kootenia主要见于下寒武统:其他三叶虫均为凯里组下部常见的分子.上述三叶虫的发现改变了熬溪组为中寒武统的认识,熬溪组是跨中、下寒武统的岩石地层单元.熬溪组第Ⅰ段上部层位为下寒武统顶部,与紧邻的第Ⅱ段下部的含钾页岩共同组成凯里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