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化工矿产地质》 >张广才岭南部杨木岗组疑源类化石特征及其意义

张广才岭南部杨木岗组疑源类化石特征及其意义

         

摘要

本文通过实测地质剖面,在张广才岭南部杨木岗组中获得了富含疑源类在内的较多孢型化石.化石组合主要为光面球藻(未定多种)Leiosphaeridia sp.,瘤面球藻(未定种)Lophosphaeridium sp.,网面球藻(未定种)Dictyotidium sp.,丝状藻类碎片fragment of filamentous algae,底栖藻类碎片fragment of benthonic algae,始瓣藻(未定种)Priscogalea sp.,黑色穴面膜片Brocholaminaria nigrita,连球藻(未定种)Synsphaeridium sp..研究表明,获取的这些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炭化、成熟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孢型化石组合:早寒武世地层的常见分子,如瘤面球藻、网面球藻;奥陶纪地层的常见分子始瓣藻.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反映了杨木岗组属于再沉积地层.上述微体化石组合特征进一步表明,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随着大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地层接受剥蚀,化石表现为高度成熟、炭化;早奥陶世开始再沉积了一套富含始瓣藻的地层,反映此时研究区仍处于大洋环境.保存较好的化石组合,说明搬运距离短,揭示杨木岗组沉积期间周边存在一个古老沉积物源区,该认识为松嫩-张广才岭与佳木斯地块于早古生代晚期拼合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