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东医学》 >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和动态背景下主观视觉垂直线、主观视觉水平线的表现

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和动态背景下主观视觉垂直线、主观视觉水平线的表现

         

摘要

目的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和动态背景下主观视觉垂直线(SVV)、主观视觉水平线(SVH)偏斜角度的特点。方法选取44例临床确诊膜迷路积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静态和动态背景下SVV、SVH检查。比较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在两种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的临床特征。结果对照组30人均完成静态、动态SVV、SVH。静态背景下偏斜角度分别为(1.24±0.57)°、(1.31±0.93)°。动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为(4.56±3.11)°、(3.97±3.10)°。观察组44例均完成静态背景下SVV、SVH,36例完成动态SVV、SVH,8例感头晕不适未完成检查。静态SVV、SVH偏斜角度为(2.73±2.55)°、(2.94±2.70)°。观察组患者患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7.53(0.07-38.73)°、7.65(0.20-60.20)°。对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4.88(0.40-20.53)°、6.12(0.27-25.23)°。观察组静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大于对照组SVV、SVH偏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SVH在动态背景下的偏斜角度比在静态背景下的偏斜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背景下向患侧旋转时偏斜角度比向对侧旋转时偏斜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静态和动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对称。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SVV、SVH偏斜角度增大。在动态背景下,其表现为向患侧旋转背景时偏斜角度大于向对侧旋转背景下的偏斜角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