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广西中医药》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治疗近况

肝炎后肝硬化中医治疗近况

         

摘要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最常见的表现,在中国尤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最为常见。中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9.75%,仅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达1.2亿,全国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30%转化为肝硬化;而丙肝病毒感染者在我国至少有3840万例,它也是造成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这些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肝炎后肝硬化属于世界性难治疾病,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肝纤维化是发展至肝硬化的中间环节,研究肝硬化辨证治疗时,往往首先对肝纤维化一并进行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是现代病名,中医原本无此称谓,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常将其归入“积聚”、“臌胀”、“胁痛”等病的范畴。现代中医在继承前贤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正虚邪恋是多种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共同病机,染疾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多为湿热疫毒所犯,虽表现各异,只是疫气厚薄不同而已。肝纤维化之临床表现与传统伏气理论相吻合,发病之初即见湿热内伏之象,而表证不显。刘为民等Ⅲ提出肝纤维化可归入络病进行辨治,其主要病理机制是“毒损肝络,痰瘀交阻”。认为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纤维化,进而出现门脉高压、肝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络伤气滞,进而发展至痰湿阻络,痰瘀交阻的过程。主张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是血瘀痰结。由于肝炎后肝硬化的变证、并证较多,证型复杂,因此,从肝硬化的基本病因病机出发,结合临床具体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方面探讨总结的论著极少,基本证型难成定论。现就近五年来中医对肝炎后肝硬化治疗应用基本方、专方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