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史林》 >塑造“主人翁”:新中国初期乡村普选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构建

塑造“主人翁”:新中国初期乡村普选过程中的国家意识构建

         

摘要

1953年的普选是乡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寄托着新政权塑造乡村民众的"主人翁"形象和形成"人民当家做主"观念的期待。与城市普选不同,乡村普选开展之初即与"新三反"相结合。在前期宣传准备阶段,由于时间紧迫与干部缺乏,使此次宣传存在明显的临时性和突击性特征,以致在普选宣传之初,乡村民众就将选举法误读为"选干部法",进而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认知。普选进行之时正值农忙,民众面临"普选"还是"生产"的冲突之际,普选工作队的行为调整更是充分体现了"主人翁"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国家主导特征。可见,此次普选并非是以培养乡村民众的民主与独立意识为目的,而是借此构建并强化这种以新政权向心力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意识。这种国家主导下的"当家做主",与西方政治学意义上的选举存在显著差别。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