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戏剧之家》 >植根民间 融合同源 广泛借鉴 革新楚剧

植根民间 融合同源 广泛借鉴 革新楚剧

         

摘要

1926年秋天,对于楚剧界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因为正是在这个金秋季节,楚剧才有了自己的"官名"雅号,这标志着它由民间小戏——陂孝花鼓开始了向大剧种的转变。正在这变化的关键时刻,北伐军胜利进军武汉,使它有机会接触到了共产党人的阳光雨露。人们想必不会忘记,正是共产党人李之龙才为它一洗"花鼓淫戏"的秽名,给予了公正的评价——"楚剧是民间的文学!" "楚剧是平民的艺术!"并且,他还为楚剧规划了发展前景,提出了剧作表现社会问题;保留帮腔这个楚剧独到的长处;参合话剧与歌剧的表演方法;采用艺术化的写实化装等等主张。同时,还亲作示范,为楚剧提供了他所改编的剧本及其导演构想,并动手首次为楚剧建立了导演制。这对楚剧的革新与发展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启示和开端啊!惜乎好景不长,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于1927年的"4·12"和"7·15",向共产党和工农大众挥动了屠刀,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切断了楚剧同共产党人的联系。楚剧艺人迫于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