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百家》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徐州琴书王家班'叙事

         

摘要

徐州琴书是江苏省三大曲种之一,与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合称为中国三大琴书.它是在明清小曲的基础上,经过小曲儿、小唱儿、瞎腔、丝弦、扬琴等几个阶段演变发展而成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徐州琴书主要是结合[凤阳歌]和[垛子板]等曲牌,用徐州方言演唱中长篇曲目.其流行地区是以徐州为中心,辐射苏北、鲁南、豫东、皖北等地,甚至在香港、台湾和南洋华人区也有一定的影响,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邳州王家班社的三位成员以演唱徐州琴书为生,是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优秀代表.王家班社老少两代艺人由于时代变迁与个人的专业倾向而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班社创始人王作迎改编并创作了一些传统曲目与现代曲目,第二代成员则在唱腔与伴奏音乐上有所改进,表演形式上又借鉴吸收了洋琴戏的风格使徐州琴书的表演更丰富、生动.在访谈中获知目前徐州公办曲艺队的琴书演员只会演唱短篇曲目,只有数位民间艺人还会唱中长篇曲目.笔者由民间琴书艺人在非遗口号中所处的艰辛之状,深切感受到徐州曲艺文化的流失实质上是徐州本土文化精神的失落,并提出若干建议以期改变徐州琴书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