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艺术百家》 >基于'活态'理念下安徽泗州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基于'活态'理念下安徽泗州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

安徽泗州戏作为"拉魂腔系"中的"南路",在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唱腔、伴奏、节奏律动等艺术手法日趋成熟,但它和全国兄弟戏种一样面临现代语境下的"失语"和"失势".文章从田野调查入手,对安徽泗州戏在现代艺术氛围中的保护与发展举措进行了多角度的探析.本文以为,正是由于不断趋于高标准的戏曲音乐艺术制作模式阻碍了泗州戏的个性发展.现在的表演过于追求外在形式的华丽美,很多剧目或唱段都是"一锤子买卖",表演者产生不了激情,观众也难动情去呼应.即使在一些经典剧目的演出中,过分的外在形式修饰也难以激起人们对原作的兴味.演员想要彰显的艺术个性或高超技艺,观众所要的粗犷的艺术才情或淳朴自然之美,出现了审美需求上的分道,艺术美呈现和接受之间出现"偏轨"现象.现在的创作都是"命题作文",演出的主办者、赞助者或行政领导根据自己的需求或想法,要求表演或创作的剧目是什么样子.这样的剧目,对观众来说自然难有吸引力.现今演出演员很难有机会与观众进行交流(大都在舞台上或电视录像中),也透射出泗州戏在不断远离观众的事实,这其中的核心所在是泗州戏表演给谁看的问题.作为草根艺术的泗州戏本身所需要面对的对象是人民大众,而不是官样应酬,这才是泗州戏甚至整个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之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