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汉江学术》 >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限度及其可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艺术的美学限度及其可能的未来

         

摘要

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如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这几个艺术门类本身叙事性较弱、可编码性较强,而人工智能尚无法在叙事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中大有所为,这体现出人工智能在统一布局、组织结构、编排次序方面的弱点和缺陷。人工智能通过对这几类艺术的深度“学习”和计算,以数值的方式量化各门艺术质的要素,这本身又得益于艺术理论的高度发展和艺术风格的成熟。人工智能创作需要艺术家和科学工作者强大的智力支持,并且它的创作始终无法向创造转化,而仅仅是脱离了社会语境、丧失了历史文化蕴藉的“制作”行为。人工智能在未来不论如何发展都难以取代以“人”作为主体的艺术创造活动,它反而会引发艺术领域的革命,驱使艺术家不断革新艺术样式。在未来的某个时期,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其主体意识的生成,也许会创造出类似“艺术”的事物,但并不同于人类的艺术,更无法将其取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