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淮东部平原晚更新世末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

江淮东部平原晚更新世末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

         

摘要

在对位于江淮东部平原的江苏兴化蒋家舍地层剖面进行野外考察采样、AMS14 C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研究区晚更新世末的植被演替及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27.9-13.5cal.ka BP,剖面中孢粉含量高,植物的科属也丰富.其中,27.9-26.7cal.ka BP、14.5-14.2 cal.ka BP时段研究区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较湿润,而26.7-14.5 cal.ka BP期间地层出现沉积间断,气候寒冷干燥;14.2-13.5 cal.ka BP时段草本植物含量较高,总体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原植被,气候温凉稍干.2)13.5-12.6cal.ka BP,剖面中孢粉含量较低,植物的科属也较贫乏,木本植物所占百分比较低,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高.其中,13.5-12.8 cal.ka BP为覆盖度趋低的针阔叶混交林或草原植被,气候向干冷发展,12.8-12.6 cal.ka BP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木本植物含量有所上升,反映气候稍暖湿.3)针叶乔木松属花粉和蕨类植物水蕨科植物孢子在剖面中自下而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类出现率较低,这种现象跟当地现代植被的植物组合略有差异.

著录项

  •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54-462|共9页
  •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1;

    南京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国地质调查局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5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芜湖 24100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K903;
  • 关键词

    江淮东部平原; 晚更新世; 植被演替; 气候变化; 孢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