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曲以地为名现象研究

         

摘要

唐大曲的曲名隐含着中古时期的文治、武功、礼俗、宗教、物情,其中以地名为曲名的现象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曲命名习惯,此类大曲多与胡乐、佛教有紧密关系。从宫廷的多部伎中管弦类的代表西凉伎和鼓舞类的代表龟兹伎等到教坊和民间大曲的“边地新声”“新俗乐”,这些大曲在曲式上传承了南北朝清商大曲的传统结构,在乐队编制上加入了大量西域乐器,在调式上采用了源自印度七调的燕乐二十八调,从而完成了多民族艺术的融合。唐末之后大曲多用变奏提升表现力,曲名逐渐曲牌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