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士”的再造:战时中国的思想潜流

“士”的再造:战时中国的思想潜流

         

摘要

关于“士”的历史问题及其现代命运的讨论,自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史论争以来,便是知识阶层关注的核心话题。陶希圣从社会学的视野探讨知识阶层与士大夫身份的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初中日关系渐趋紧张的态势下,孟森、胡适希冀以史传的方式召唤士大夫传统。卢沟桥事变后,沦陷区扭曲的时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士大夫传统,滞留在北平的知识人身上呈现出某种士的“拟态”。抗战时期,身处大后方的林同济与留在沦陷区的张东荪对“士”的再造提出不同的看法。究竟是清除文人性的毒素,培植出一个纯粹的技术阶层,还是维持士阶层固有的道德使命,二人对士大夫传统的再解读,为呈现战时中国知识阶层所面临的政治伦理困境,铺设了一个同时代的思想史背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