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离形去知的“悟”与顿慧透脱的“悟”──简论庄、禅在“悟”上的差异

离形去知的“悟”与顿慧透脱的“悟”──简论庄、禅在“悟”上的差异

         

摘要

我国战国中期的庄子和创立于中唐时期的禅宗,分别对“道”和“佛性”等作了探索。两者均强调,对“道”和“佛性”既不能用思辨的方式对之进行逻辑推理,又是不可言语的。庄子认为,无所不在的自本自根的“道”不能用感觉去认知,而禅宗的主要教义之一便是“不立文字”。由此,庄子和禅宗都主张和推崇用“悟”直觉思维方式通过自身的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神秘玄冥的“道”或“佛性”。但是,在“悟”的途径手段、主体条件、追求目标等问题上,两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