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新疆北天山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陆相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新疆北天山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陆相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摘要

探讨新疆北天山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陆相沉积中新发现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基于野外实测剖面,通过遗迹学和沉积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对遗迹化石及其赋存层位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结果显示,塔西河剖面齐古组的遗迹化石为(内生迹)Cylindricum,Palaeophycus,Planolites;(表生迹)Sellaulichnus。这些遗迹化石赋存于紫红色泥岩与杂色(或黄绿色)泥质粉砂岩中,见小型交错层理和滑塌构造;红沟剖面齐古组仅见(表生迹)Circulichnis,赋存于紫红色中-厚层状砂岩中,见平行层理和雨痕构造。这些遗迹化石表明该区在中-晚侏罗世存在一个以蠕虫类、腹足类或节肢类动物为主的底栖生态系统,该系统内的生物具有在沉积底质上居住、觅食和爬行等生物习性。造迹生物在沉积物表层及半内栖层内的生物行为,表明沉积底质可能为充氧-富氧环境,相对简单的生物行为反映了其生活的底栖生态系统面临着沉积环境的压力。结合遗迹化石赋存层位的沉积学特征,认为北天山地区齐古组可能为富氧的曲流河沉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