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不同类型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不同类型左旋门冬酰胺酶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摘要

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基本作用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药物。1953年Kidd等发现输豚鼠血浆能使大鼠和小鼠淋巴瘤缩小,随后发现其抗淋巴瘤作用是由于含有L—Asp。L—Asp也可产自细菌,但只有源自大肠杆菌和欧文菌的有较好的抗ALL活性,利用这些细菌更易大批量生产和纯化L-Asp。1960年代后期已有L—Asp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报道。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 作者

    罗学群;

  • 作者单位

    510080,广州,中LU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血液专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