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千细胞治疗肝硬化小鼠的效果比较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千细胞治疗肝硬化小鼠的效果比较

         

摘要

目的 评价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治疗小鼠肝硬化的效果差异.方法 4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和肝硬化模型组41只.用CC14橄榄油皮下注射构建小鼠肝硬化模型,选取肝硬化小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组、脾内移植组,每组各12只.以全骨髓贴壁法获得第3代BMSC,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术行细胞表面鉴定,选取尾静脉及脾脏注射至肝硬化小鼠体内.移植后4周分别取血检测肝功能,取肝组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检查,检测小鼠肝细胞组织损伤和纤维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造模8周后,模型组小鼠毛发变稀,色泽暗黄,摄食减少,活动减少,体质量下降.细胞移植后,脾内移植和尾静脉移植组小鼠AI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9.05±3.41) g/L vs (21.03±2.18) g/L,(29.46±3.25) g/Lvs (21.03±2.18) g/L],ALT、AST明显降低[(170.67±32.72)U/L vs(254.58±47.93)U/L,(166.58±28.24) U/L vs (254.58±41.93) U/L;(202.17±31.58) U/L vs (293.08±35.23) U/L,(186.50±33.13)U/L vs(293.08±35.23)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移植途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病理改变显著,两移植组小鼠肝硬化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及坏死面积减少,组织结构好,与对照组比较,肝脏胶原面积比值显著降低[(14.36±2.21)% vs (26.38 s0.82)%,(10.88±1.27)%vs(26.38±0.82)%](P值均<0.0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两移植组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14.40±1.69)% vs (25.6±0.73)%,(9.97±1.46)% vs(25.60±0.73)%](P值均<0.01).结论 经两种途径移植BMSC对肝硬化小鼠肝功能、病理组织学等方面均有改善,二者效果相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