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面偏侧萎缩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面偏侧萎缩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

面偏侧萎缩症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进行性发展的偏侧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慢性进行性组织萎缩,如范围扩大可累及躯干和肢体,又称进行性半侧萎缩症。该病首先由Parry在1825年提出,Romberg在1846年进一步描述,1871年Eulenberg~[3]首次提出了面偏侧萎缩症,即Parry-Romberg综合征(PRS)的名称。

著录项

  • 来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5年第6期|468-469|共2页
  • 作者

    李永芳; 李艾帆;

  • 作者单位

    450004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六科;

    450004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六科;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其他;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