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基于COⅠ基因研究钱塘江三角鲂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基于COⅠ基因研究钱塘江三角鲂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摘要

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66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192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9.05%),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8.0%、29.0%和16.5%,A+T含量(54.5%)高于G+C含量(45.5%);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其中,6个为至少2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hap9和hap2为第一、二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66%和22.32%,25个为仅1个群体享有的特有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13.4%),这与基于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图得出的hap9为最原始单倍型的结果一致;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 d)为0.710~0.848(平均值0.705),核苷酸多样性(P i)为0.00307~0.00840(平均值0.00578),其中,景山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余杭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 st)为-0.00934~0.19355(平均值0.09909),基因流(N m)>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90.09%,群体间遗传变异为9.91%,6个群体间的Nei s遗传距离为0.003~0.009。研究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自然捕捞与养殖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著录项

  •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P.603-611|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无锡214081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 江苏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无锡214081;

    杭州市渔政渔港渔船监督管理总站 浙江杭州310008;

    杭州市渔政渔港渔船监督管理总站 浙江杭州3100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无锡21408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无锡21408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动物学;
  • 关键词

    三角鲂; 钱塘江; COⅠ基因; 群体;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