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敦煌学辑刊》 >考古发现所见河西走廊史前的农业双向传播

考古发现所见河西走廊史前的农业双向传播

         

摘要

史前时代中国起源的粟黍和西亚起源的小麦、大麦在河西走廊双向传播过程的研究,对于认识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和对比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植物大化石、骨骼碳氮同位素结果和种子碳十四测年结果,探讨距今5000-3000年粟黍西渐和麦类东传的时间和路线,认为在距今5000年前后随着马家窑文化西进至河西走廊,粟黍农业在距今5000-4400年传播至河西走廊并得以发展,在距今4400-4200年传播至欧亚草原中部哈萨克斯坦地区.另外,距今5000-4500年小麦、大麦已经在欧亚草原中部广泛种植,并向北传播至南西伯利亚等广阔的北方草原地区,在距今4000年左右可能通过南北向河谷传播至河西走廊地区.西渐的粟黍作物和东传的麦类作物对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人类生业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