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湖南八大公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观测

湖南八大公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格局观测

         

摘要

研究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是探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有效途径,能为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年对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时空格局进行观测,从低海拔至高海拔选取10条样线,在4、6、8和10月进行4次调查.结果 显示,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存在明显不同.在时间尺度上,4月的优势种为福建掌突蟾和华南湍蛙;6月的优势种为花臭蛙;8月的优势种为花臭蛙和绿臭蛙;棘腹蛙和华南湍蛙在10月占绝对优势.在空间尺度上,低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花臭蛙和华南湍蛙;中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福建掌突蟾和黄斑拟小鲵;高海拔样线的优势种为棘腹蛙、峨眉髭蟾和桑植趾沟蛙.在物种多样性的时间尺度上,3个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为6、8月高于4、10月.在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尺度上,全年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无显著相关性,全年的香农-威纳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驼峰型响应.将4个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但6月的香农-威纳指数随着海拔升高呈现接近驼峰型的响应.两栖动物因其各自不同的生活史会产生不同的繁殖周期、冬眠周期,所以物种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存在差异;同时又因为不同两栖动物的温度适应能力和生境偏好不同,因此空间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也各有不同.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0年第8期|961-967|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桑植42710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610041;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42;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关键词

    两栖动物; 时间格局; 空间格局; 物种多样性;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