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2018年康县豆坝乡两栖动物观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

2014-2018年康县豆坝乡两栖动物观测及其种群动态变化

         

摘要

近年来,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康县位于陇南山区东南部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以及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上,是中国自然和动物地理区划的关键区域.于2014-2018年,运用样线法和围栏陷阱法对该地区6个代表性样地(李家沟、豆坝、罗家底河、阴沟、罗家底山、元丰村)的两栖动物种群动态变化进行连续观测,共观测到两栖动物2目5科5属5种,包括康县隆肛蛙(Feirana kangxianensis)、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其中西藏山溪鲵为易危物种(VU),仅于2015和2016年在李家沟记录到4条,因此未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该地区康县隆肛蛙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林蛙和秦岭雨蛙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中华蟾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各个样地内所有物种的种群密度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但均在2017年降至最低点.除2014和2017年之外,所有样地内两栖动物密度均为4月最高,6、8月依次降低.阴沟样地两栖动物数量最多,且显著大于李家沟和罗家底山样地(P<0.05),其余样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造成两栖动物数量和种群密度下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采石活动和水体污染,因此应该加强栖息地的保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