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的脑膜炎模型

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的脑膜炎模型

         

摘要

针对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致病机制,本实验建立了无乳链球菌感染尼罗罗非鱼致脑膜炎的模型,并制定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了研究.将43尾健康尼罗罗非鱼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和3个实验组(n=33).3个实验组根据不同感染剂量分为1.0×106cfu组(n=11)、1.0×107cfu组(n=11)和1.0×108cfu组(n=11).实验组分别将1.0×106、1.0×10 7和1.0×108cfu的无乳链球菌菌液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复制脑膜炎模型.对感染尼罗罗非鱼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脑组织(端脑、中脑、小脑、延脑)病理学进行判定,并结合细菌学检测,按照拟定的评分系统评价各组脑膜炎的造模效果,确定最佳造模方案.各实验攻毒组尼罗罗非鱼感染后2d均出现不同程度死亡,未见明显神经症状.感染3d后鱼体开始出现异常活动的神经症状及突眼、角膜混浊等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蛛网膜下腔和脑软膜上有大量炎性渗出和染成蓝紫色微细颗粒的细菌团块,脑膜充血、水肿、疏松、增厚,有大量的中性白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脑实质部基质疏松水肿,呈海绵状;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软脑膜炎、脑膜脑炎症状.比较各组得分发现,1.0×107cfu组的无乳链球菌攻毒尼罗罗非鱼造模效果最好:临床症状显著而组内尼罗罗非鱼差异性最小,组织病理学观察患病尼罗罗非鱼病情和缓适中、利于观察研究.综上,使用1.0×107cfu无乳链球菌腹腔攻毒尼罗罗非鱼可在第3天成功构建脑膜炎模型,造模率为100%.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15年第12期|1883-1893|共11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鱼病学;
  •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脑膜炎; 模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