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水产学报》 >一株鳢科鱼源弹状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一株鳢科鱼源弹状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摘要

为研究近来鳢科鱼类疫病频发的病因,实验对采集的患病杂交鳢病料分别从细菌学和病毒学两方面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后,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回归感染实验、电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进行病毒学分析,最终分离到一株弹状病毒,命名为HSHRV-C1207(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C1207).实验结果显示,该病毒在EPC、FHM、GSB、SFC、CIK等8种细胞中都能复制,并对其中6种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用分离的病毒进行回归感染实验,可使感染的杂交鳢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相同症状,且死亡率达90%.感染病料组织液的EPC细胞固定后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内有大量子弹状病毒聚集,直径约60 nm,长度约为160 nm,形态和排列方式与已报道的鱼类弹状病毒相似.参考OIE中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检测引物及根据乌鳢弹状病毒(SHRV)、鳜鱼弹状病毒(SCRV)、比目鱼弹状病毒(HIRRV)的G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对自然发病病料组织、接种病料组织的细胞进行RT-PCR扩增,仅针对SCRV的引物能扩增出大小约350 bp的片段.对HSHRVC 1207株的G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序列同SCRV和SHRV的同源性分别为93.8%和20.4%,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3.7%和18.3%.用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弹状病毒的G蛋白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与水泡性病毒属聚为一支,其中与SCRV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属于诺拉弹状病毒属的SHRV相距甚远,可能为SCRV的变异株或一个新的毒株.

著录项

  • 来源
    《水产学报》 |2013年第9期|1416-1424|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鱼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8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病毒(滤过性病毒);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 关键词

    杂交鳢; 弹状病毒; 分离; 鉴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