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南极大西洋扇区磷虾渔业渔获率突变特征及其致因分析

南极大西洋扇区磷虾渔业渔获率突变特征及其致因分析

         

摘要

本研究利用CCARMLR数据库中提取的南极大西洋扇区(含48.1、48.2和48.3亚区)1982-2011年30年间的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年平均渔获率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了其时间序列的发展趋势及突变特征.从趋势特征看,48区月均名义CPUE由1982年的5t/h左右,变化至2011年的10t/h左右.CPUE值时间序列呈现显著性周期波动,线性趋势年均增幅为0.221t/h.48.1亚区为主要捕捞区域,其CPUE线性趋势增幅最小,为年均0.088 t/h;而48.2亚区增幅最大,年增幅达0.323 9 t/h; 41.3亚区的年增幅为0.261 t/h.就渔获率突变特征而言,过去30年48区磷虾渔获率变化趋势为先缓后快的逐渐上升过程,渔获率突变点发生在1999年,这个突变在2001年后显著性存在.3个亚区磷虾渔获率均存在“上升突变”突变点.48.1亚区渔获率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出现相交突变点,但均未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48.2亚区分别于1995-1996年“向下突变”,但未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1996-1997年出现“向上突变”,2000年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48.3亚区突变发生在1992年,突变点通过α=0.05的显著线检验.结合海冰面积和捕捞(包括般队、捕捞技术、加工工艺)等因子分析突变的致因时,发现:(1)捕捞技术和加工工艺是最主要的致突变因子;(2)海冰面积在1983-1993年对渔获率突变有明显贡献;(3)空间上,越靠近南大陆,环境因子对突变的发生越容易产生作用.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2014年第5期|1056-1064|共9页
  • 作者

    杨晓明; 朱国平;

  •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中心,上海201306;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上海201306;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渔获率; Mann-Kendall法; 南极大西洋扇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