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摘要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 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 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 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2006年第4期|617-623|共7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S943.116.41;
  • 关键词

    鲤; 病毒; 细胞培养; 病毒感染; 空斑实验;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