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离子束诱变技术在海洋微藻培育中的应用

离子束诱变技术在海洋微藻培育中的应用

         

摘要

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简称微藻3011)为材料,对其进行离子注入诱变体系的建立及注入后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培养液处理微藻3011,并收集藻泥均匀涂布于灭菌后的滤纸上,风干后进行离子注入,效果最为理想.不同剂量的N+注入后,微藻3011存活曲线呈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即当N+注入量为(0~9.1)×1014 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当N+注剂量为(9.1×1014)~(1.872×1015) 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对照组;当N+注入剂量增大到1.872×1014 ions/cm2时,其存活率又开始逐渐下降.此结果与紫外线、γ-射线等其他射线辐照生物有机体存活曲线呈"肩型"或"直线型"不同,但与离子注入陆地生物有机体后的存活曲线相近.本研究旨为探讨离子束生物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体遗传改良中的可行性,并为之提供科学依据.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藻类养殖;
  •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离子注入; 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